读书笔记
蒋勋话东坡
苏轼在四十岁的时候,把自己从李白转成了杜甫,开始对人世间有最大的关怀,他的《水调歌头》之所以到今天还在被作为流行歌曲传唱,是因为有一种普世的价值。
1、李白的豪情(诗仙)
时不时就举杯邀明月,约月亮来喝,何等豪迈。
青少年时期的我们,想必定会爱上他。青衣少年,骑马仗剑走天涯,潇洒
2、参会杜甫(诗圣)
国破山河在
初学时读来,又岂是少年的我们,能够懂的
人到中年时,也会我们更能领会生活的心酸。因为阅历过、感受过,生命里可能存在的矛盾、疑惑,现实的苦楚与哀愁
蒋勋:
李白,完成了青春的美
杜甫,完成了中年的悲壮
他在你的生命里面,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
鼓励一个人,少年时候爱李白,不影响他中年时候向杜甫致敬
3、王维的荒凉(诗佛)
晚年惟好静,完事不关心
安史之乱后,王维是没有逃出去的那个人,而唐玄宗带着爱的杨玉环走了
安登基需要乐官,王维是大乐臣。一个草莽逼一个读书人,怎可就范,关乎气节。
最后不得已,还是演奏。
这不仅仅关乎个人气节,更要考虑的是,身后还有一个乐班的人,他们的生命安危全系你一人之念。
而后,唐打回来,以叛国罪论死将王维打入打牢,幸好王缙(他的哥哥)以请求贬官,替哥哥请求,才免于死刑。
水流心不竞,云在意俱迟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
生死之间,千回百转
诗人(文人)们,或多或少经历了不同的苦难曲折,书写经世之作
苏轼的洒脱性情,也是满肚子的苦水与墨水混杂,怀才不遇。
蒋勋:
文学的了不起是不同的诗句,留在你生命的不同阶段, 青春的激昂到中年的苍凉,到晚年的一种更大的领悟
人文讲堂·杨佳娴·文学女神张爱玲--从炫人到避世
张爱玲对人生的那一种冷眼洞察,对情爱的复杂感受,对文字的讲究,带你去了解那个时期的香港、上海的风华
透过她的作品能够让你知道,她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,她刚好在一个新旧中国还没有分清楚的交界地。
孔雀蓝
对成年的张爱玲,普遍有种感觉---非常孤傲,可你看看她小时候的照片,脸颊圆圆鼓鼓的,其实是非常可爱的
1920年的时候,都是黑白照,而这照片的颜色,是她母亲替她加上的
照片在《对照记》中,她把它放在了非常靠前的位置。在众多照片里,挑选出给你看的,是想展示的一面,还有没有贴出来的,就是不愿表现的一面
张爱玲对母亲有一种强烈的崇拜感和疏离感
在她四岁的时候,母亲出国留学。母亲是名门之后,且缠过小脚,随着时代改变了,母亲的思维也更新了。
换而言之,母亲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时间点,是缺席的,一走大概四五年。
人文讲堂·欧丽娟·劉姥姥的銀髮智慧
如何从经典里面萃取,当代人需要的人生智慧
前八十回,一共来到贾家两次,第一次是第六回,整个红楼梦前五回大序曲结束之后,正式进入到红楼梦故事的开端,由刘姥姥来揭开序幕
揭开序幕
作者为什么让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老太太来担任开端?
因为将来在后四十回,贾家败落以后,有非常重要的任务,来拯救巧姐儿
为什么来到贾家呢
年关到了,家里没钱,快要饿死了。于是盘算着有个远房亲戚
什么叫做老人呢
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得有失。都有好处,都有要面临的问题
老人是人生的完成期,经过青少年的摸索、学习、碰撞,经过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、奋斗、付出,到老人的阶段就是可以收割的时候
之前做了多少努力,对你的心灵、对你的人格,你付出多少,在你晚年就会变成那个你该得到的样子
用眼睛看,用头脑思考
便是没银子来,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,也不枉我一生
接受别人可以不帮助她,成熟健全的心态
见识学问比金钱更重要
第四十回,再次进贾府
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
就跟今天的我们出门旅行一样,但她不是打卡,她有思考,不走马观花
不断的成长自己
接受自己的使命
坚韧、尊贵、无私
第六回
咱们村庄人,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,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
知足守份,不要贪心。
贪心基本都是负面的,会失去内心的平静,会有很多的不满,伤害自己
第三十九回
我们生来就是受苦的人,老太太生来就是享福的。若我们也这样,那些庄稼活也没人作了
了解这个世界的分工,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,活出完善的自己。(接受自己的生命)
西谚:
[成功]是得到你所想要的,
[幸福]则是喜爱你所拥有的